手板的設計是提高手板質量的最重要的一步,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包括手板材料的選用,手板結構的可使用性及安全性,手板零件的可加工性及手板維修的方便性,這些在設計之初應盡量考慮得周全些。
手板材料的選用既要滿足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還需考慮到材料的成本及其在設定周期內的強度,當然還要根據手板的類型、使用工作方式、加工速度、主要失效形式等因素來選材。例如:沖裁模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刃口磨損,就要選擇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沖壓模RP主要承受周期性載荷,易引起表面疲勞裂紋,導致表層剝落,那就要選擇表面韌性好的材料;拉深模應選擇磨擦系數特別低的材料;壓鑄模由於受到循環熱應力作用,故應選擇熱疲勞性強的材料。
手板結構設計時,盡量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還要保證手板零件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在手板結構允許時,手板零件各表面的轉角應盡可能設計成圓角過渡,以避免應力集中;對於凹模、型腔及部分3D列印凸模、型芯,可采用組合或鑲拼結構來消除應力集中,細長凸模或型芯,在結構上需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對於冷沖模,應配置防止制件或廢料堵塞的裝置(如:彈頂銷、壓縮空氣等)。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減少滑動配合件及頻繁撞擊件在長期使用中磨損所帶來的對手板質量的影響。
在設計中必須減少在維修某一零部件時需打樣拆裝的范圍,特別是易損件更換時,盡可能減少其拆裝范圍。
在結構上應盡量保證進料、定料、出件、清理廢料的方便。對於小型零件的加工要嚴禁操作者的手指、手腕或身體的其他部位伸入模區作業;對於大型零件的加工,若操作者必須手入模內作業時,要盡可能減少入模的范圍,盡可能縮短身體某部位在模內停留的時間,並應明確手板危險區范圍,樣品配備必要的防護措施和裝置。
手板上的各種零件應有足夠的強度及剛度,防止使用過程中損壞和變形,緊固零件要有防松動措施,避免意外傷害操作者。不允許在加工過程中發生廢料或工件飛彈現象,影響操作者的注意力,甚至擊傷操作者。另外要避免沖裁件毛刺割傷人手。不允許逆向工程操作者在進行沖壓操作時有過大的動作幅度,避免出現使身體失去穩定的姿勢;不允許在作業時有過多和過難的動作。應盡量避免沖壓加工時有強烈的噪聲和振動。手板設計應在總圖上標明手板重量,便於安裝,保障安全。20千克以上的零件加工應有起重搬運措施,減輕勞動強度。裝拆手板零件時應方便安全,避免有夾手、割手的可能;手板要便於解體存放。總之,手板中的哪怕是細微的問題都會影響安全,只有對每種作業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才能保證手板制作人員的安全。